发布时间:2014-03-31 09:01:55
迟至公元一五〇〇年以后阿拉伯才有零星文献记载:在一四〇〇至一五〇〇年间,也门摩卡港和亚丁港突然流行饮用一种名为“咖许”的热饮。所谓“咖许”,就是把红色咖啡果子摘下,晒干后只用果肉部分,其内的咖啡豆则丢弃不用,再将晒干的咖啡果肉置入陶盘,以文火浅焙后捣碎,再以热水泡煮,趁热饮用。其果肉仍含有1%的咖啡因,亦有提神效果,且风味远比嚼食咖啡果叶更甘甜可口,所以很快就传遍阿拉伯半岛。为何早期的咖许弃用咖啡豆?可能是生豆太硬且苦涩味较重,因而丢弃不用(一五〇〇年以后,咖啡豆才被土耳其人视为珍宝)。但咖啡果肉晒干加以轻焙,可提高果肉糖分的焦糖化香味,泡煮后冷热皆宜,堪称中古时期阿拉伯的“可口可乐”,广受欢迎(但现代版的咖许却加了咖啡豆调味)。咖许风味较清淡,少了咖啡的浓香,但已从嚼食进化到泡煮,与咖啡饮料越来越近了。
迟至公元一五〇〇年以后阿拉伯才有零星文献记载:在一四〇〇至一五〇〇年间,也门摩卡港和亚丁港突然流行饮用一种名为“咖许”的热饮。所谓“咖许”,就是把红色咖啡果子摘下,晒干后只用果肉部分,其内的咖啡豆则丢弃不用,再将晒干的咖啡果肉置入陶盘,以文火浅焙后捣碎,再以热水泡煮,趁热饮用。其果肉仍含有1%的咖啡因,亦有提神效果,且风味远比嚼食咖啡果叶更甘甜可口,所以很快就传遍阿拉伯半岛。为何早期的咖许弃用咖啡豆?可能是生豆太硬且苦涩味较重,因而丢弃不用(一五〇〇年以后,咖啡豆才被土耳其人视为珍宝)。但咖啡果肉晒干加以轻焙,可提高果肉糖分的焦糖化香味,泡煮后冷热皆宜,堪称中古时期阿拉伯的“可口可乐”,广受欢迎(但现代版的咖许却加了咖啡豆调味)。咖许风味较清淡,少了咖啡的浓香,但已从嚼食进化到泡煮,与咖啡饮料越来越近了。
盛行于一四〇〇年后的阿拉伯“可乐”,至今仍是也门国饮,但配方有了很大改变。早期的咖许,只以晒干轻焙的咖啡果肉泡煮,但经过数百年改良,现在已成调味饮料。目前在也门或阿拉伯半岛喝到的咖许,有古代和现代两种版本。古代版咖许,依旧不加咖啡粉,只以晒干的果肉,文火轻焙后捣碎,添加豆蔻、肉桂等香料以热水煮沸。放凉装入瓶内,就成了降火的果肉茶或古老的阿拉伯可乐,喝来很像香料茶,也门人视为必各的早午茶。现代版的咖许,则加入细研磨咖啡粉、姜末肉桂等香料,泡法类似土耳其咖啡,喝来更像姜汁咖啡,人们可能喝不太惯。
到也门观光,很难相信这是个咖啡古国,街头尽是嚼食卡特草或喝卡特茶以及咖许的人,少见有人喝咖啡。当地只有富人才喝得起摩卡咖啡,穷人只好将就咖啡果肉调制的茶饮,令人称奇。
上一篇:郑和暗助咖啡世俗化
下一篇:咖瓦(qahwa)——阿拉伯“美酒”
延伸阅读
- 咖瓦(qahwa)——阿拉伯“美酒”2014-03-31 09:19:01
- 阿拉伯咖啡——北豆南肉2014-03-31 10:47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