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盟热线  400 - 846 - 1998
关于猫窝

基因突变种(二)

发布时间:2014-03-26 17:25:24

卡杜拉(Caturra):波旁一个单基因的变种,五十年代在巴西发现。产能与抗病力均比波旁佳,但树株较矮,方便采收,可惜和波旁一样均有每两年产能起伏的周期问题。风味与波旁豆不相上下或稍差,更重要的是适应力超强,不需遮荫树,直接曝晒艳阳下亦可生机勃勃,俗称为曝晒咖啡(sun coffee)。该品种能适应高密度栽种,但必须多施肥,增加成本,因此初期咖啡农接受度不高。但七十年代豆价大涨,农民纷纷改种卡杜拉以提高产量,在巴西和哥伦比亚当局大力推广下,成果丰硕。农民接纳卡杜拉,意味着栽种技术的大变革。巴西和哥伦比亚改采高收益、高密度的曝晒式栽种,到了一九九○年,一百万公顷即可收获1,400万袋咖啡豆,产能提高了60%,难怪高产能、高质量的卡杜拉已成为目前各产国倚重的品种。卡杜拉最适合栽植于700米(2,300英尺)的低海拔至1,700米(5,600英尺)的高海拔区,海拔适应力很强。但海拔愈高风味愈佳,产能相对减少,这是精品豆的宿命。学界有人称卡杜拉为密集与曝晒栽培版的波旁,可谓一针见血。中南美洲亦有变种的黄色卡杜拉(Caturra Amarcllo),但风评不如黄波旁。
 
帕卡斯(Pacas):在萨尔瓦多发现的波旁变种。一九三五年,萨尔瓦多咖啡农帕卡斯筛选高产能的圣雷蒙波旁(SanRamon Bourbon)晶种移入农庄栽植。一九五六年,友人发现他农庄里的波旁结果量高于同种咖啡树,于是请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葛维尔(DrWi11iam Cogwill)前来鉴定,确定波旁发生基因突变,葛维尔教授便以农庄主人之名“帕卡斯”为新品种命名。帕卡斯由于产量高、质量佳,在中美洲颇为流行,也扮演改良品种的角色。萨尔瓦多目前有68%属波旁品种,29%为帕卡斯,另外3%则为卡杜艾、卡杜拉和高贵的帕卡玛拉。
 
乌伊拉莎奇(vi Ⅱa sarchi):六十年代最先在哥斯达黎加发现的波旁变种,近年常出现在竟赛优胜榜内,可谓后势强劲的黑马。
 
象豆(Haragogype):豆体比一般阿拉比卡至少大三倍,是世界之最,因而得名。象豆是铁比卡最知名的变种豆,公元一八七⊙年最先在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(Bahia)的马拉戈日皮(Maragogypc)产豆区发现。精品豆业者常以诞生地马拉戈日皮称之,俗称象豆。墨西哥、危地马拉、哥伦比亚和多米尼加有少量栽植。象豆很适应700~800米的低海拔区,但风味乏香可陈,毫无特色,甚至有土腥味;所以宜选1,000米以上的稍高海拔,风味较佳,酸味温和,甜香宜人。
 

上一篇:基因突变种(一)
下一篇:阿拉比卡种内杂交

延伸阅读

在线客服
加盟热线

微信公众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