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盟热线  400 - 846 - 1998
关于猫窝

咖啡烘焙——脱水阶段

发布时间:2014-03-25 13:21:22

一般生豆的水分含量在10%~12%左右,这是最适合烘焙的含水率,但其会随着大环境的湿度而增减。若生豆储存室太潮湿,生豆易吸收水分,致使含水率超过12%;而在高湿环境存放过久,生豆色泽变暗容易发霉,咖啡易有发酵味和肥皂味。反之,若空气太干燥,生豆水分快速挥发,当含水率低于10%,豆色变淡成白黄色,虽然易烘,却不香。生豆含水率多寡很重要,事关脱水阶段的长短。原则上,新产期的咖啡含水率较高,呈暗绿或灰绿色;过期老豆含水率较低,呈淡绿、自绿或淡黄色。含水率超过12%,脱水的火候就要大一点;含水率低于10%,火候就要温和点。
 
咖啡生豆入锅后,炉温开始大幅下滑,这就是第一阶段的吸热(endothermic)现象,也就是脱水阶段。生豆水分大部分在此阶段去除,为焦糖化和梅拉德反应做准各。要知道,生豆的水分有一部分是来去自如的“自由水”(系红果子水洗或日晒处理后残留的多余水分),另一部分水分则封闭在细胞的碳水化合物分子里,而脱水就是以热力蒸发豆里多余的自由水。生豆加热后,自由水扮演导热大使角色,把热能均匀传导到豆体。水分逐渐干燥,才会引动豆子芳香物一连串化学反应。豆温上升到摄氏100度后,自由水开始蒸发成水气,有些直接从豆表蒸发,锁在细胞壁内的水分则积累化学反应的能量。
 
此阶段火力太大或太小,会造成脱水太快或太慢,均不利化学反应。
 
脱水是否完成可从豆子颜色和味道来判断。生豆水分逐渐蒸发,叶绿素和花青素开始变色。豆子从最初的绿灰或绿蓝,先转为淡绿或绿白,再转为绿黄、淡黄,接着变为黄色,再变为黄褐色。当豆色由绿变黄时,抽出取样杓闻味道,发现豆子青草味和谷物味已不见、并转为烤面包味时,即可断定脱水完成。脱水期的文火旨在让炉内大小不均、软硬不同、含水率有异的豆子,彼此磨蹭互动与平衡,为下一阶段蓄势待发。

上一篇:正确的咖啡豆烘焙节奏(二)
下一篇:咖啡烘焙——催火阶段

在线客服
加盟热线

微信公众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