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4-03-25 14:26:34
勤于记录烘焙数据的烘焙师会发觉,生豆含水量相近且烘焙节奏相似的咖啡,其深焙或浅焙的最佳出炉时间点与温度均落在同一区间。也就是说,类似的豆子只要烘焙节奏相近,几乎在同一温度与同一时间一爆或二爆,甚至出炉点也相近,其豆色或豆相几乎相同。有了烘焙“病历卡”供参考,即可减少操作压力,轻松烘出每炉质量一致的好咖啡。
勤于记录烘焙数据的烘焙师会发觉,生豆含水量相近且烘焙节奏相似的咖啡,其深焙或浅焙的最佳出炉时间点与温度均落在同一区间。也就是说,类似的豆子只要烘焙节奏相近,几乎在同一温度与同一时间一爆或二爆,甚至出炉点也相近,其豆色或豆相几乎相同。有了烘焙“病历卡”供参考,即可减少操作压力,轻松烘出每炉质量一致的好咖啡。
烘焙时间、炉温与豆相是决定出炉的三大最重要指标,在出炉前务必再次确认烘焙时间与炉温是否到了出豆点,最后再抽出取样勺,检验豆相,包括豆色是否符合烘焙样本的深浅度、豆子膨胀是否充分、豆子色差是否最小,一切无误即可出豆。附带一提,同一炉豆子即使出自同一庄园,也难免会因混有成熟度不同的豆子,而有不同含水量与软硬度,这在烘焙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色差。如果是采混合豆一起炒,不均状况更为明显。出豆前抽看取样勺里的豆相,旨在取其最大公约数,九成以上的豆相均一即可出豆,一味计较剩下少数几颗豆色不均,继续炒下去,只会把毁了九成以上的好豆。这个理论很重要。出炉后再挑掉无法着色的白目豆即可。
出豆后不要忘了留下每炉样品豆,并详加编号,以便停炉后的相关检测。最好当天烘完就进行杯测,因为当天的烘焙状况自己最清楚,敏感度也最高。有人为了养豆而拖延杯测的日子,并不恰当,经常弄乱了豆子的批号。如果有购买焦糖化测定器,最好分成全豆与粉状两种方式来检测烘焙度,因为全豆只侦测到豆表焦糖化程度,数值会较低,即焦糖化较高;而研磨咖啡粉可侦测到整颗豆的豆芯与豆表的焦糖化平均值,数值会较高,即焦糖化较低。如果没有焦糖化测定器,也没关系,可参照美国精品咖啡制订的烘焙度色卡,但最好也采用全豆与研磨两种方式来检验烘焙度。
上一篇:如何决定烘焙度与出炉时机(一)
下一篇:究竟是深焙好还是浅焙佳(一)
延伸阅读
- 如何决定烘焙度与出炉时机(一)2014-03-25 14:23:14
- 烘焙机——家用滚筒式2014-03-25 10:47:23
- 烘焙度深浅说明(一)2014-03-25 11:21:28
- 烘焙度深浅说明(二)2014-03-25 11:31: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