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4-03-25 15:01:02
“毕兹咖啡”崛起于六十年代,有其时代背景的必然性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美国咖啡消费量逐年上升,当时的烘焙商为了扩大利润,越烘越浅,这么做一来可节省工时与燃料费,二来可减少熟豆的失重比。当时,咖啡豆烘到一爆才刚开始,就急着出炉,失重比还不到9%;相较于二爆后出炉的深焙豆失重比高达18%,浅焙豆的利润至少比深焙豆多出一成,这就是早期的不良商人惯用的浅焙赚钱戏法,甚至还变本加厉混入大量日晒粗壮豆。当时的咖啡有多难喝,可想而知,难怪被耻笑为“洗碗水咖啡”。但消费者早已习惯了半生不熟的酸涩苦咖啡,为了更顺口,只好多加点水稀释,因此清淡如水的薄咖啡是当时流行的口味。只要有咖啡因提神就好,不管咖啡像不像酸臭的馊水。这得怪美国军方在大战期间为了保存方便,配给前线官兵的咖啡不是极浅焙的,就是速溶咖啡。这些人退役后进入社会,很自然地将过度稀释的淡咖啡口味带进职场。战后一二十年间,美国烘焙大厂福爵(Folgers)、席尔斯兄弟(Hills Bros)倾力推销极浅焙的罐头咖啡,久而久之,民众不知新鲜咖啡是何物,已习惯了走味咖啡,反正拼命加糖添奶精一样好喝。烂咖啡充斥是战后的后遗症,欧洲也有此现象,因为民间全力搞重建,何来余裕论吃喝。
“毕兹咖啡”崛起于六十年代,有其时代背景的必然性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美国咖啡消费量逐年上升,当时的烘焙商为了扩大利润,越烘越浅,这么做一来可节省工时与燃料费,二来可减少熟豆的失重比。当时,咖啡豆烘到一爆才刚开始,就急着出炉,失重比还不到9%;相较于二爆后出炉的深焙豆失重比高达18%,浅焙豆的利润至少比深焙豆多出一成,这就是早期的不良商人惯用的浅焙赚钱戏法,甚至还变本加厉混入大量日晒粗壮豆。当时的咖啡有多难喝,可想而知,难怪被耻笑为“洗碗水咖啡”。但消费者早已习惯了半生不熟的酸涩苦咖啡,为了更顺口,只好多加点水稀释,因此清淡如水的薄咖啡是当时流行的口味。只要有咖啡因提神就好,不管咖啡像不像酸臭的馊水。这得怪美国军方在大战期间为了保存方便,配给前线官兵的咖啡不是极浅焙的,就是速溶咖啡。这些人退役后进入社会,很自然地将过度稀释的淡咖啡口味带进职场。战后一二十年间,美国烘焙大厂福爵(Folgers)、席尔斯兄弟(Hills Bros)倾力推销极浅焙的罐头咖啡,久而久之,民众不知新鲜咖啡是何物,已习惯了走味咖啡,反正拼命加糖添奶精一样好喝。烂咖啡充斥是战后的后遗症,欧洲也有此现象,因为民间全力搞重建,何来余裕论吃喝。
美国烘焙业只图坐享暴利,没有道德勇气谴责这股变相的浅焙“赚饯”歪风。直到一九五五年,从印度尼西亚、新西兰辗转移民旧金山的荷兰裔咖啡烘焙师皮特,看不惯多金富有的美国竟充斥着难以入口的馊水咖啡,想喝一杯像样的好咖啡难如登天,决定开一家咖啡馆来教育老美什么是“浓醇如美酒,香甜如玉液”的好咖啡。那么皮特究竟是何许人也,竟能影响美国咖啡文化如此深远?
上一篇:究竟是深焙好还是浅焙佳(一)
下一篇:究竟是深焙好还是浅焙佳(三)
延伸阅读
- 究竟是深焙好还是浅焙佳(一)2014-03-25 14:53:01
- 究竟是深焙好还是浅焙佳(三)2014-03-25 15:18:24
- 究竟是深焙好还是浅焙佳(四)2014-03-25 15:21:37
- 究竟是深焙好还是浅焙佳(五)2014-03-25 15:25:11
- 究竟是深焙好还是浅焙佳(六)2014-03-25 15:29:03